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通報,由我國民航機構主導的“航空器尾流重新分類技術方案”5日起在廣州和深圳兩地機場實驗運行。這個基于我國民航運行特點的“中國方案”可有效提升跑道容量。
航空快遞減少不必要的航班等待和延誤,提高空管服務質量。盡管任何飛機都會在空中產生尾流,就像船在水中航行掀起的波浪和渦流,但飛機尾流是透明且不可見的。民航飛行必須在前后飛機之間保持一個安全的喚醒間隔。
以防止發生危險情況,例如由于后飛機進入前渦流場而引起的失速。該“航空器尾流重新分類技術方案”由中國民航局、中國民航局空管局主導,中國民航大學、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等民航單位參與制定。
航空器尾流間隔與航空安全息息相關,是機場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中南華南地區民航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現行航空器尾流間隔標準形成于上世紀70年代,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,尚未進行過大的修訂。
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,相對保守的尾流間隔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繁忙機場的容量提升,造成了不必要的航班等待和延誤。“航空器尾流重新分類技術方案”重新定義了不同飛機類型的分類,以進一步縮短飛機之間的安全距離。
并允許更多的空域容納更多的航班。與歐美國家的技術解決方案相比,該解決方案不僅實現了容量的增加,而且還特別提高了安全裕度,細分了重型飛機,減少了間隔時間。以超重型飛機空中客車A380和重型飛機波音787為例。
實施該方案后,前后飛機的喚醒間隔從11.1公里減少到9.3公里,優化縮短間隔為1.8公里,幅度為16.2%。據估計,跑道容量和運行效率將得到改善,預計高峰時段跑道容量將增加5%。
同時,考慮到輕型飛機遇到尾流后的安全隱患,該方案在這種組合下適當地增加了間隔時間。輕型飛機與重型飛機之間的距離增加了1.9公里,這進一步降低了輕型飛機受到前機尾跡影響的可能性。
據悉,實驗操作分為測試和推廣兩個階段。首先,涉及南方航空,海南航空,深圳航空,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運送服務有限公司。根據第一階段運營經驗的總結,它逐漸擴展到廣州和深圳。在機場運營的所有適用飛機。